《失街亭》对诸葛亮的描绘,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,彰显了文学塑造的精湛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的浩瀚篇章中,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,智慧如海,料事如神,其智近乎神秘,被鲁迅喻为“智而近妖”,确乎传神。然而,《失街亭》这一节里,诸葛亮却走下神坛,成为一个充满血肉,平凡而不凡的真实人物。
当司马懿的大军压境,马谡请缨守卫街亭,诸葛亮非但没有贸然允诺,反而反复叮嘱,细致安排,其谨慎之心如履薄冰。在马谡、王平领命离去后,他依旧心怀忧虑,调度兵马,密布于街亭四周,以防不测,其谨慎之态,深入人心。
观王平所绘防守图,诸葛亮拍案而起,惊觉:“若魏军四面合围,断绝水源,不需三日,我军自乱。”果敢预言街亭之失,司马懿的断水之计亦在他预料之中。闻马蹄声,报街亭、列柳城俱失,诸葛亮痛心疾首,悔叹:“大势已去,此乃吾过也!”在此,诸葛亮既展示了超凡的洞察力,令人敬仰;又流露了凡人的悔恨,真挚可信。
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一幕,更是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,令人动容。在赏罚分明的同时,诸葛亮展现了他的深情与原则。马谡自缚请罪,他严词质问,却也在马谡托孤之际,泪眼朦胧,情义深重。然为了大局,他仍依法斩杀马谡,执法如山,无私无畏。当马谡首级呈上,先帝遗言回响耳畔,他泪如雨下,既表达了对先帝的敬仰,也透露出对自身失误的深切懊悔。
总览全文,作者对诸葛亮的塑造,非但未曾将他神化,反而细腻捕捉其内心矛盾,透过言行展现,血肉丰满,合情合理,令人信服。读《失街亭》,对诸葛亮的形象,是否也觉得栩栩如生,宛如在侧?
(推荐教师:陈建中)